English

创造防治沙漠化的“世界奇迹”

1999-10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

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。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262.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7.3%。但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,我国在依靠科技防治沙漠化方面,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
众所周知,荒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,荒漠化地区人民生活困苦。有些地方因荒漠化严重,一些人不得不成为“生态难民”。每年,我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540亿元。50年前,我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基本属于空白。

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慈龙骏博士介绍,近50年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依靠科技防治荒漠化工作,从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组织防治荒漠化的科研工作,组建科研机构。90年代,我国的防治荒漠化工作进入了依靠科学技术有规划、有步骤、求规模、求效益、全面推进的新时期。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,荒漠地区的植被恢复、草原建设和水土保持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从1991年到目前为止,全国共完成治理开发面积800多万公顷,治沙造田、改造低产田70多万公顷。从毛乌素沙漠到塔里木盆地,从黄土高原到黄淮海平原中的不毛之地,昔日被流沙覆盖的荒地现在已改造成良田,以前的荒漠变成了现在的绿州。

经过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近50年来的艰苦不懈地探索与奋斗,创造并总结出许多符合国情、各具特色的防治荒漠化综合治理开发的技术,如引水拉沙造田、沙地衬膜水稻、生物固定流沙、沙地飞播造林种草、沙障固沙造林等许多开发治理的成功模式。就是依靠这些科学技术,广大人民群众在荒漠化地区创建了一个又一个人工绿洲,涌现出陕西榆林、内蒙古赤峰等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成功典型,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。

在防治荒漠化的进程中,沙棘的作用极其重要。沙棘以其耐旱、耐瘠薄和生长迅速的特性,已成为我国干旱地区的先锋树种和主要的植物措施。

据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邰源临说,我国在沙棘科技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我国不但在沙棘基础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,并在世界范围内系统开展了沙棘种质资源的研究。而且,在应用研究领域,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我国计划在黄河上游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200万公顷,届时每年可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1.7亿吨。现在我国近年来已累计营造沙棘林约90万公顷,沙棘林总面积已达150万公顷,为改善生态环境,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虽具有恶劣的一面,但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沙土地,又成为其发展特产农业的优势。沙漠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,还使得开发沙漠资源成为现实。在荒漠化地区,科研人员成功地种植出优质高产的西瓜、葡萄、草莓、水稻、小麦等瓜果粮菜和沙米、发菜、兰州黄河蜜和黑瓜子等享誉海内外的特产经济作物。

我国科技人员还攻克一系列世界级沙漠技术难题,在沙漠地区建立起稳固的铁路、公路防沙体系,使穿行于茫茫沙海中的交通干线畅通无阻。穿越40公里流动沙丘的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——包兰铁路,即使在特大沙尘暴的洗劫下,依然安然无恙。

我国依靠科技防治沙漠化所取得的显著成就,被众多国外专家称赞为“世界奇迹”。我国沙漠化防治的先进技术与成功实践,多次赢得有关国际组织的赞誉,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。目前,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和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均设立在我国北京。中国已开始向玻利维亚、巴基斯坦等国提供沙棘技术。在为众多国家培养大量防治荒漠化人才的同时,我国还派出了大批专家为许多荒漠化严重的国家提供技术援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